|留白的心,才有光流動的空間 ─ 陳記影像chenstudio x 鮭魚卵生活小誌計畫

車來攘往的埔里車站與熱鬧的北環路早市之間,在地人摩托車穿梭必經的小路上,很難不留意
一整面明亮落地窗的平房建築,與那股隨著風搖曳而出的茁茁綠意。

「微光一開始的設定,希望成為社區型的小店,讓人一個禮拜能來兩三天的狀態。」店長 Aires這麼說:「但開始有許多客人拍照打卡,也是誤打誤撞的結果。」或許是通透採光的窗 景、或是中庭裡偌大又飽具生命力的植株交織、以及一盤盤生氣盎然的早餐生菜盤,讓第一次 來到這的遊客,瞬間有處處都是拍照好風景的氛圍。

「最初就是看上了這塊地的中庭,爸爸想拿來種樹。」由於少子化的影響,隔壁的幼兒園十幾 年前便縮減空間,釋出了這片空地,現在的中庭便是以前孩子的玩樂場,而餐廳與展間的位置 則是上課與午睡的教室,當我們在中庭聽著Aires說起這段故事時,耳邊還傳來隔壁朝氣的孩 童嬉鬧聲。

高餐畢業後便一直在外從事餐飲工作的Aires,心裡很曉得:「其實在外面工作是比較輕鬆 的。」但還是耐不住想回家陪伴家人的心情,在機緣之下逐步承接起這個空間。

「我知道光線很影響情緒,雖然每個人在家裡用餐不一定是什麼狀態,但至少出來吃早餐時, 會想要有一個明亮舒適的空間吧!」從大量選擇玻璃落地窗,引入第一道光開始,有溫度的木 製家具一一搬入,當豐沛的綠色植物茂密長起,彷彿預告了微光寓所的根已經在此扎下。

|從奶奶的菜苗場到有機生菜盤

從Aires奶奶那輩開始的菜苗場,目前交由哥哥接手打理,以前是自己發苗轉給小農栽種,現 在雖然有了專業育苗場代工,但仍保留了與農友們直接互動的零售服務。「很多阿姨、阿婆習慣來找我們買菜苗,還是想服務長輩們。」這等光景在埔里很常見,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兩個 保麗龍箱,裡頭或是兩顆高麗菜、三顆萵苣、五六把蔥等等,收成一次也只能炒出一盤菜,婆 婆媽媽們種得也開心。說起菜苗的生意,Aires嘴巴聊上了癮,從小在植物中長大,說得一口 好菜,什麼季節好種、什麼季節開花,該怎麼栽都有各自的心法。

初學者該種什麼菜比較有成就感呢?我們這麼提問。「萵苣、空心菜都是不長蟲的菜,萵苣 50天收成、空心菜30天,而且長相明確,不易和雜草搞混,都是很適合初學者,一定能種得 有信心的菜​!​」
關於早午餐中必備的生菜,店長Aires與主廚Ono有說不完的心得:「大部分外面使用的生菜 ,可能是蘿蔓、紫色高麗菜、罐頭玉米、葡萄乾等等,這些口感都太脆了,對我們來說不構成真正沙拉的元素。」確實,在外頭常吃到冰到有透明感的美生菜,葉緣長出了鏽斑,這都是生 菜拔起來久放造成的氧化。

使用大量生菜的起因,不僅是因為離產地近,更因眼前這盤豐盛的生菜都來自自家的菜苗。育 好的菜苗,送到合作的有機農場,直到收成後再送回來做成生菜沙拉,這樣簡短而安心的循環 ,一年四季都在上演。由於全程控制無用藥,採用有機的蚓菜共生,在出廠前以臭氧殺菌,因 此送來時僅簡單處理便能直接食用。「因為生菜是不經過加熱處理的食材,因此我們會特別小心。」主廚這麼說。
|健康的好食物,應該是每個人都能輕鬆取得

提到菜單上的安排,主廚Ono有一套自己的脈絡:「如果食材本質好,那我們就要盡量送到客 人口中。」無論是視覺或烹調技術的華麗,都不得不反應在給消費者的價格上。在能力所及的 範圍內,提供健康的食材,是每一版菜單更迭中不變準則。

「每次換菜單,要出什麼菜並不困難,反倒是定價會不停來回調整。」切換著餐廳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立場,如何做到一週裡吃個一次兩次,也會不太負擔的價位。「健康的好食物,應該要很容易取得,否則就失去它的意義了。」這是主廚很堅持的部分。

「其實第一版的菜單我們偷渡很多自己的想法,都是以麵包為主,我們當然知道麵和飯是會賺 錢的,」Aires也一同加入說明,但麵包是熟識的學長自養酵母手作,是連自己爸爸吃了也不 脹氣的麵包。「即便是咖啡豆也是選擇了莊園級可手沖的豆子。」心底知道這些是好的食材, 即便成本較高也是毅然地放入菜單之中。

開店即將要滿三年,菜單已經改版到第四版,一步步地把加工食品拿掉,目光回歸到專注食材 本身。Aires提到了近年許多餐廳共同響應的《綠食宣言》:「這是一個準則、一個方向,在 能做到的範圍內,優先選擇在地、選擇當季,但所有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,這也是在我們舒適 自在的狀態下才能延續。」

|是花店、選物店也是展覽空間

微光寓所大面積的腹地中,不僅旁與哥哥經營的〈千暘植務店〉相偎、後有植意奔放的中庭, 甚至還有一大一小的獨立展覽空間與乾燥花工作室,再扣掉戶外的候位區,實際的座位僅有 20個左右。

相信自己對待空間的感受,也會傳遞影響客人,陸陸續續地將自己喜歡的東西拉進來:「一開始只是將自己喜歡的明信片貼在牆上,有客人來問,便試著連繫藝術家,沒想到就這樣串起了寄售的緣分。」

第一檔展覽藝術家巧宜(@chiaoyi__)也是微光的熟面孔,彷彿同性質的人們會相互吸引,客人 坐著吃著便聊起自己的經歷,又一個臥虎藏龍的身分,展覽也就一個接著一個的點亮。「埔里 這的展覽空間,大多還是展出老一輩覺得上得了檯面的作品,有這個空間能介紹年輕的在地藝 術家也很好。」

玻璃工作室內掛滿的,則是Aires擅長的乾燥花束作品,在繁忙餐飲工作中闢出一方調劑身心 的淨土,點綴錯落藝術家寄售的畫作、明信片與陶藝品等,滿簇著新奇玩意卻絲毫不擁擠。 「客人來家裡,菜還沒做好,你就先在客廳裡逛逛,看看我們家又多了什麼新東西吧!大概是 這樣的感覺。」主廚Ono這麼說。

「雖然我比較不愛和客人搭訕,但我很喜歡在內場裡工作時,傳來外場夥伴和客人們親切問好 的時刻,那真的很像人客來家裡的感覺。」

又或者想到自己前陣子很少時間看書,於是舉辦了閱讀日,一個月中有幾天是不供餐,僅有飲 料相伴的安靜閱讀時光,卻也吸引了不少新客人前來享受不一樣的微光寓所。

有意識地留白,無論是保留一個彈性的空間、預留一整天不供餐,要說是療癒自己也行,在日 復一日的開店日裡,調整自己與空間的步伐,讓每一天的早餐都更有餘裕、更加舒坦。
|食物有光,人與人之間也是

「我覺得當人跟人在相處、人跟食物在互動的時候,的確是會散發光的,」在聊天的最後, Ono對於光說了自己的感想:「如果今天進來的客人很沒有生命力,我會很希望吃完這餐後他 能帶點光離開。」
Aires補充:「微光寓所的名字其實是來自岑寧兒的一首歌《Glow》,或許在這世界上,我們 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很耀眼的太陽,每個微小的光也是溫暖而重要的存在。」

從一株菜苗,到一盤富有生命力的新鮮生菜;從一張收藏的明信片,到一間看見在地藝術的展 覽溫室。微光寓所如同一畝溫暖又有機的沃土,懷裡兜著有生氣的種子,期待芽苗一個個冒出 頭來時,也會各自帶著光吧。

'do you see, that you shine
like a kitten’s eye
or a poem only keen to those who rhyme'

|about
鮭魚卵生活小誌計畫,目標是匯集在地各位傑出的廚師、青農、藝術家及各類文化工作者
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集結成小誌與各類紙上文宣

chenstudio x 鮭魚卵小誌計畫

Writing| @toudong
Photo| whizzchen @陳記影像chenstudio
Brand| @shimmercafetw

Back to Top